中国拉链网 - 拉链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刊首寄语 | 企业管理 | 拉链杂志 | 企业策划 | 企业动态 | 人力资源 | 行业参考 | 行业新闻 | 知识产权 | 拉链时尚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参考 > 影响我国纺织业发展的4大要素
K.biz | 商业搜索

影响我国纺织业发展的4大要素

信息来源:china-zipper.com   时间: 2014-03-22  浏览次数:298

    “融资贵”成为最头痛的问题  
  近年来,“融资贵”也成为棉纺织行业最头痛的问题。在中纺联统计中心对行业500多家企业的调研中,有近4成企业融资利率比银行基准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如山东等地的纺织业贷款利率普遍浮30%以上,而且相当多的企业都被迫接受了承兑汇票业务。  
  以东信公司贷1000万元为例算一笔账。首先,银行1~3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65%,再上浮50%,收取利息为99.75万元。其次,银行要求将贷款做成6个月的全额承兑汇票,这意味着企业拿汇票给供应商,供应商只有在6个月后才能拿到钱。如果供应商不愿意等6个月,企业需要交贴现利息14%,增加利息70万元。最后,企业还需要到银行指定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缴纳最低3%的担保费用。这样一来,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实际利率高达27%。此外,银行有时还会以保证存贷比为由,要求企业存一定的保证金。  
  原应服务实体经济的银行业,己经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要贷款,就要接受承兑贴现等条件,年底一算账,银行利率高达30%,对棉纺织企业冲击太大。目前,银行担保条件高,融资费用高,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利润都还了银行利息,可以说,企业完全是在给银行“打工”。 
  纺织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东信公司目前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多的时侯可达12000个。但高额的融资成本,使得棉纺织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变得更少,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国家能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产业的扶持力度,降低担保条件,减少全额保证金,那么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会有明显效果。  
  用工制约企业忧心忡忡  
  80、90后等新一代农民工正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冲击最大。据中纺联抽样调查显示,去年纺织行业员工工资平均涨幅在15%以上,但依然有八成以上的企业依然存在着用工短缺。纺织企业普遍反映,新一代农民工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及成长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由于纺织车间多是噪音大、气味重,工作坏境差,劳动强度大,而薪水又不算高,他们宁可做服务业,也不愿意到纺织厂打工。这就造成了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 
  对棉纺织行业来说,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东信公司职工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5岁,一个近8000名职工的企业,35岁以下的年轻职工都找不出几个,特别是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这样的岗位,大有“后继无人”的趋势。  
  为留住员工,一些棉纺织企业开始大幅提高员工福利。有企业老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自己能干多少,只看能挣多少,公司真是哄着员工来上班。”免费培训、五险一金是基本待遇,提高福利,减少员工流失。预计今年员工薪酬还要上涨,工人工资照这样涨下去,作为微利经营的棉纺织企业真的吃不消。  
  高棉价企业竞争力削弱  
  业内有一句俗话,“成也棉花,败也棉花”。棉价的波动与国内外棉价差是牵动棉纺织企业一根最敏感的神经。表面看,国内的高棉价是造成企业成本高、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追根溯源,给行业造成长期困扰的却是棉花进口配额制度、征收高额滑准税、进销项税“高征低扣”等政策,导致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国际竞争。  
  事实上,目前棉纺织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国内的高棉价,而是与国外几千元的棉价差。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棉纺织企业都是在与几千元的内外棉价差作斗争。如今,我国纯棉40支以下的纱已经没有市场竞争力了,东信公司40支以下的纱线订单都被印巴和东南国家的企业抢走了。 
  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国际棉价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价是以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去年以来,棉花收储价为20400元/吨。由于收储价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国内外棉花差价居高不下。目前,每吨差价仍在4000元左右徘徊。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拉链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