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29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之声记者浙江之声记者吴迪 通讯员杭建宣报道)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日,记者从杭州市建委发布最新消息,杭州市已建成的33.4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运行,这意味着建成区域“马路拉链”“蜘蛛网密布”“管线施工影响”等问题将随着地下管廊投运得到彻底解决。
据悉,自201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杭州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干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20个,总长约95.34公里,总投资167.8亿元。
目前已建成廊体54.76公里,完成投资约71.12亿元,其中
●艮山东路、德胜路、沿江大道等3个国家试点项目正式投用。
●江东大道、金桥北路、备塘路北、备塘路南等4个项目已试运行。
●河景路、青西三路基本建成,即将试运行。
同时位于德胜路与备塘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展厅正式向市民开放。
“在三年多建设中,我们克服了老城区拆迁、跨越污水干、穿越高速等施工影响,坚定不移地推进地下管廊建设国家试点项目,初步形成了城市地下管廊主干系统。”杭州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结合钱江新城二期建设,城东区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率先联网,形成德胜路、艮山东路、沿江大道、备塘路、下沙路与12号路管廊等组成的“三横一纵”管廊干线网络,主要用于给水、燃气、电力、通信设备。目前德胜路管廊内电力线缆,艮山东路、沿江大道管廊内自来水管率先正式投用。
同时杭州印发《杭州市管线综合专项规划和杭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2040年前建设总里程数达522.1公里。亚运会前,杭州将结合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电力隧道、输水干管等市政主要廊道建设以及新区开发建设、老区提升完善,全力推进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努力打通城市管线建设的“任督二脉”。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推动干线、支线、缆线三种类型的综合管廊有机衔接、串联成网,构建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体系,真正发挥出地下综合管廊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杭州市管廊办有关负责人介绍。